利用午休時間
跟26號開始了我們的會談
談了早上他因為座位旁同學幫他交作業而引起他不悅的事情
談了近幾天作業都有交出,但卻未能訂正完成的事情
談了他開學到現在的感覺─「這個環境不適合我,我不喜歡這裡」
不到五十分鐘,談了許多事情
也包括他在幼時拿石頭打跑鯊魚,救了阿媽的事蹟
還有轉學前就讀二間國小擔任班長的事情
後二者,我並不相信
因為台灣根本沒有鯊魚攻擊人的事情,而他描述的時間點也不太對
擔任幹部的事情,則是在他的輔導紀錄卡裡未有記載
最重要的是他在講述這些事情時,眼神未曾與我接觸

「誇大?!說謊?!」
我並未去拆穿或當場質疑他的不對,只是嗯啊的傾聽著
當跟邱老師轉述我們談的內容時
「他這樣是為了要引起老師的注意。」邱老師如是表示
我頗為認同。
對於26號,當前的行為並不是我首要處理的重點
而是針對他的作業缺交情形和情緒管理
也讓他能夠跟班上的同學更和樂的相處。
持續加油!相信他是有能力的人!

今天,也做完了孩子們用獎勵卡兌換獎品的抽抽樂,正核對著獎品與製籤的時候
孩子們一直圍過來問:「老師,這個是要做什麼的?」
「到時候你就知道啦!」一貫的標準回答。
而當籤製作完成,開始兌換之時,又陸續發現了一些問題
「老師,我的獎勵卡丟掉了六張。」乖巧的24號反應著
當然,先前也發現孩子們會很「大方」的把獎卡給同學,或有同學跟別人要獎卡
這些事情雖都已經做了處理──獎卡不准給別人,也不准跟別人要
但丟掉的獎卡怎麼辦呢?首位來兌換獎品的6號成了嫌疑犯
「印象中,很少給他獎卡的,為什麼那麼快就集滿十張了呢?」
我和邱老師共同的疑問,而這個疑問也要在明天釐清。
希望不會是我們所懷疑的那般。

「老師,我幫你做….,你要給我獎卡喔!」
「老師,我作業都不缺交,給我獎卡喔!」
幾個孩子們開始有了這種行為──跟老師要獎勵,當然這是不被允許的行為。
「獎勵」是鼓勵良好的行為,但不是獎勵刻意表現或討好的行為
更何況獎勵者是必須出於心甘情願的給予被獎勵者
「拒絕」是這種要獎勵行為最後得到的結果。
功利的孩子們,並不是我所期待的。

另一件事情,則是我將接手未來二週的社會課
完整地上完一個單元的課
邱老師原意讓我選擇數學或國語來上
但思考一下,還是從社會開始
畢竟社會的東西,對我來說是比較好上手的
也可以不用太過擔心上得不好把孩子們的成績「搞砸」
等到了第一次段考過後,再慢慢地接手部份單元的國語或數學
未來的日子,應該會更充實吧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eallyd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